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探索,为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提供了重大机遇,是教育部力推的系统工程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一般包括几个阶段:选题立项阶段、教学设计阶段、拍摄制作阶段和教学应用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选题立项阶段

在选题立项阶段,最为关键的是要选对人和选对课程。根据多年来从事高校教育技术改革建设工作的经验,过去那种项目招标的方式大多效果不彰。存在获得立项和经费之后就不再积极,验收阶段马虎结题了事,项目结束后也不再更新与应用的情况。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主管部门应该有全新的建设理念与建设思路,将传统课程建设“立项建设验收”模式,转变为“引导一认定奖励长期资助”模式。应投资“人”,而不是投资“项目”。所谓投资“人”,就是选择那些热爱教学、勇于创新、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来担任在线课程的主讲教师,并给予持续的引导与支持。以往教学主管部门在选择在线课程主讲教师时,往往更看重该教师的头衔、职称、职务、资历、科研能力等因素,而忽视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

事实上教学水平高的教师研究水平一定不差,但研究水平高的教师教学水平不一定都好。一位教师如果连线下的课堂教学都缺乏热情,对教学不愿付出,即使他的科研能力再高,其拍摄制作的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往往也不会太好。只有不拘一格选拔真正优秀的教师授课,才能拍出具有吸引力的在线课程。

(二)拍摄制作阶段

如何录制好的教学视频至关重要。在视频录制之前,教师应做好详细的教学设计,并撰写视频拍摄脚本。撰写脚本时应同时准备文字脚本和PPT课件。文字脚本最好包含教师对课程拍摄的完整构思和全部的讲课内容;文字脚本不能是教材的翻版,而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重构,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和生动有趣。如能将文字脚本扩充为一本纸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则更好。PPT课件是为讲课提示和后期制作时使用的,文字应尽量少而精。


具体而言,不同的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授课形式。拍摄时一定要考虑观众的观看习惯,语速可以比正常稍快一点。不必过分追求教师语言与脚本一字不差。应尽可能做到神态自然,接近日常教学时最好的状况,减少表演成分。

通常,人们往往过度追求画面的视觉效果,希望拍出电影大片般的感觉,其实这并不必要。在线开放课程视频毕竟不是影视作品,教师也不是演员。因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不是表演水平。过度关注视觉效果,反而会让各种成本急剧上升,并可能将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导到与学习无关的方面去,得不偿失。在线开放课程并不需要太多的大制作,而需要更多的接地气、易修改、常更新的“真”课程。

(三)教学应用阶段

为了保证建好的课程不会变成建好即弃,或者只用过一两个周期就停用的“僵尸课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持续的监管机制;

2)要有后续经费支持;

3)教师要对内容进行持续更新;

4)教师应该将在线课程教学与自己的研究同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