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人体结构—系统解剖学》消化系统课程思政案例

思政目标

消化管(一)

①普及健康合理的科学饮食;

②弘扬客家美食,增强文化自信。

消化管(二)

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②培育医学人文素养。

消化腺

①恪守医学生誓言,培育医者仁心;

②提倡公筷行动、合理膳食。

案例1:客家美食:腌面+三及第汤、笋粄、酿豆腐、味酵粄、梅菜扣肉等。

介绍客家美食,弘扬客家美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案例22011年汕头大学何田静发表《粤东食管癌的相关环境饮食因素——生态学与理论流行病学研究》论文,结果显示膳食结构中,烟酒消费量、腌制食品的摄入量、饮茶方式和温度均可能为粤东地区70年代食管癌死亡的危险因素。

    

由案例可知食管3个生理性狭窄处黏膜受腌制食品的长期刺激易诱发癌变,警示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少吃腌制类的不健康食品,养成健康的饮食方式。

案例3:胃溃疡的症状与预防。



由案例可知长期不规律饮食易引发幽门窦近胃小弯侧发生溃疡,在日常生活中要按时就餐,规律饮食。

案例4:痔的解剖学基础



长期坐立、便秘、大量摄入刺激性食物易导致痔的发生,生活中要避免久坐,改变不良的大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增加纤维性食物,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案例5: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因其检查部位的尴尬,很多被检者都会选择拒绝。由此教育学生以后在临床上遇到这种情况,要向被检者解释原因,学会换位思考,宽慰、安抚他们恐惧的心理,加强人文关怀

案例6:朗读者《吴孟超》视频。

      

抱着补齐中国最薄弱的医学科目的想法,吴孟超开始向肝脏外科领域进军,仅用七年时间就将中国的肝脏外科提升至世界水平,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长期拿手术刀让他的双手变了形,但又超乎寻常的柔软细腻。就是这一双细腻、没有一点儿茧的手,总是能敏锐地感觉到病人肝脏内部的微妙信息。对吴老来说,救治病人是他的天职,医者仁心,是他备受患者尊重和敬仰的根本所在。通过观看视频及发表看法,让同学们深入地思考,感受吴院士的崇高精神,对吴院士这样的大学者产生敬佩之情,培养学生“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卓越意识

案例7:“餐桌革命,公筷行动”。


围桌共食、不用公筷的就餐方式存在风险,给病毒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传染病如慢性乙型肝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等都存在家族聚集性的特点。这是一个基本的生活常识,已宣传和普及了很多年。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更应该改变用餐习惯,使用公筷公勺,树立文明新风

案例8:胰腺炎诱因——过度饮食尤其是荤食,刺激胰液分泌增多,胆结石致分泌的胰液不能经胰管流出道顺利排至十二指肠,胰管内压增高,胰腺组织自身消化。

合理膳食,荤素搭配均衡,适度进食及饮酒

案例9:消化系统疾病帮凶—幽门螺旋杆菌及其发现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

    

1984年,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二人首次发表论文证实幽门螺杆菌(简称Hp)的存在,由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一个“喝”出来的诺贝尔奖体现了二人在跌宕起伏中展现的科学研究精神,从此人类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认识和研究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消化系统的神秘面纱也逐渐被揭开。

案例10:袁隆平:“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对于这位和杂交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科学家来说除了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之外他还有一个“禾下乘凉梦”他曾梦见实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高粱那么大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当记者问他这两个梦想离哪个更近一些时袁隆平说:两个梦想我们都在追逐”向“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敬!

案例11: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