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结构—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课程思政案例思政目标 鼻、喉、气管、主支气管 ①培养救死扶伤、大无畏精神、人民情怀的职业素养。 ②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肺、胸膜、纵膈 ①弘扬以人为本、救死扶伤、命运与共的精神; ②践行“美丽中国”理念,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案例1:过敏性鼻炎。 气候变化较大的季节时鼻、气管等器官很容易引起呼吸性疾病(如鼻炎、气管炎等)。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可以降低感染风险。鼓励学生平常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案例2:某天晚上,120救护车紧急赶到银川西路附近一居民小区,将只有1岁4个月的女童紧急送往青医附院救治。据孩子的家人介绍,事发时孩子刚刚吃过晚饭,孩子的母亲坐在沙发上,给孩子喂食有助于消化的山楂果。孩子非常高兴,可就在开怀大笑时被果肉给噎住了。孩子脸色憋得铁青,说不出话来,家人都被吓坏了,立即拨打了120求救。在急救人员赶来的途中,幸好家长懂得急救知识,用手掌拍击孩子的后背,让孩子将果肉吐出。急救医生为孩子做了初步检查,判断孩子已经没有大碍。 在吃饭、吞咽时开怀大笑,喉口开放,很容易导致食物落入喉腔,堵塞在声壁间(喉腔最狭窄处),阻碍气体进入,引起阻塞性呼吸困难,严重者造成生命危险。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吃饭的时候不讲话不打脑等(食不言)。
案例3:疫情期间,火神山医院医生李双磊及其团队靠一个手电筒照明紧急为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的瞬间,飞沫直接喷到他的面屏上。 面对恶劣的环境,严峻的形势,高危的操作,中国医疗队没有退缩,而是拼尽全力和死神抗争,且只能胜不能败。体现了中国医疗团队救死扶伤的大无畏精神及其深厚的人民情怀。
案例4:介绍新冠疫情时间线的视频。
武汉疫情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防疫工作的首要位置。全国各地医护人员不顾自身的安危,驰援武汉,竭尽全力从死神手里夺回病人的生命。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防疫工作也取得积极成效。之后,中国一直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持国际社会抗疫努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大力支持各国的抗疫工作,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做出贡献。推动了世界各国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案例5:①2015年北京雾霾事件PM2.5浓度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11月,东北三省多城市出现弥漫半月之久的严重雾霾。沈阳市PM2.5均值当时一度达到1155微克/立方米,局地一度突破1400微克/立方米。当PM2.5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时,就空气颗粒物浓度而言,已基本相当于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的污染浓度。上述分别发生于北京、沈阳等地的极严重空气污染引起公众对健康问题的担忧。 ②2018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对外公布。北京、河北、天津、山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等地陆续出台“地方版”行动计划,明确各地的“作战目标”。 霾影响最大的就是人的呼吸系统,易造成呼吸道疾病。过去几年部分地区严重的雾霾给人们敲醒了警钟,全国各地也纷纷响应国家政策积极“作战”,保护环境。通过该案例教育学生贯彻“美丽中国”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保卫蓝天白云,保护环境。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案例6:“病毒风暴十分钟”——新冠肺炎的一次气管插管。
通过气管插管可达到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解剖无效腔,便于清洁气管、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并为气管给氧、呼吸机使用及气管内给药等提供条件。而这项在平时每天重复数次的普通操作,在新冠疫情的重症患者救治中,却是一种近似送死的行为。但因为无数工作在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无畏冲锋,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治疗,大大降低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向那些逆行奋进的时代英雄们致敬!
案例7:主题活动:“吸烟有害健康,戒烟从现在开始!” 烟草危及生命,二手烟同样有危害;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戒烟可降低肺癌风险。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不要吸烟,更不要在公共场合吸烟,让我们一起努力营造更美丽的世界!
案例8:儿童气管异物的家庭救治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全球抢救异物误入气管患者的标准方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意外往往都是发生在那一秒,危急关头正确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就能拯救一条生命,拯救一个家庭。
案例9:央视新闻《面对面》:专访主持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的刘良教授。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不仅要感谢广大冲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也要感谢进行我国新冠肺炎逝者的遗体解剖工作的法医团队。如果没有他们提出来要尽早对死亡个体进行检验,如果没有他们进行遗体解剖的工作,医生和病毒在打仗基本上就是盲打,我们也不可能这么迅速有效地将疫情控制下来。早一天知道解剖结果、病变情况对临床治疗来说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同时,我们也要心怀感恩,感谢那些身处逆境却仍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抗击疫情奉献自己一份力量的志愿捐献遗体的勇敢的英雄们。正如刘良教授在采访时所说的:进行尸检时,我们先给他鞠躬,这是规矩,也特别对这个人。他能把自己遗体捐出来,贡献很大,我们对他鞠躬的时间特别长。他们为人类健康,为子孙后代,为我们未来作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