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消化管》混合式教(导)+学设计

《消化管》混合式教(导)+学设计

学科名称:人体解剖学

章节名称:消化管(一通到底)



     

消化管(alimentary canal是指从口腔到肛门的管道,其各部的功能不同,形态各异,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临床上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部分管道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为下消道。




知识点

Key Points

口腔

oral cavity

stomach

阑尾

vermiform appendix


教学目标

1.掌握牙的种类和排列(乳牙和恒牙的牙式)、牙的形态和构造、牙组织和牙周组织的组成;理解咽峡的构成及意义;理解食管的狭窄部及其临床意义;掌握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掌握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十二指肠悬肌的位置和功能,了解掌握空、回肠的位置及形态结构特征;理解掌握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2.识别以下重要结构上下消化道、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咽峡、扁桃体窝、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口、梨状隐窝、食管的狭窄、十二指肠球、十二指肠大乳头、回盲口、回盲瓣、麦氏点、直肠壶腹、肛柱、肛瓣和齿状线等(教材黑体字),理解其重要作用和/或临床意义。

3.培养运用消化管解剖理论知识解析临床应用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



知识点1:口腔

1.学前问题:

1)不少人在刷牙时会发现牙齿出血,就连吃东西的时候也经常会出现牙齿出血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扁桃体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为什么在儿童多表现为腭扁桃体的增生肥大,在成人多表现为炎性改变。

 

                               

2.正文:

口腔(oral cavity)为消化管的起始部。前壁和侧壁分别为唇和颊,顶为腭,低为肌性结构。向前借口裂通体外,向后经咽峡通咽腔。由上、下牙弓将口腔分为前方的口腔前庭和后方的固有口腔两部分。

1)腭:构成固有口腔的顶壁,可分为前2/3的硬腭和后1/3的软腭。软腭的后缘游离,向后下方伸展,称腭帆。中央有一向下的突起称腭垂或悬雍垂。腭垂的两侧各有一对弓状皱襞,前方的叫腭舌弓,后方叫腭咽弓。腭垂、两侧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2)舌:

①舌的形态:舌位于口腔低,由骨骼肌外被黏膜而成。舌的上面圆隆,称舌背。舌背后份有一界沟将舌分为前2/3的舌体和后1/3的舌根。舌体前端狭窄叫舌尖。舌下面正中有一纵行连到口腔低的黏膜皱襞称舌系带。舌系带下端的两侧各有一个粘膜隆起叫舌下阜,由舌下阜向后外侧延伸称舌下襞。                        


②舌的黏膜:舌背和边缘部的黏膜有许多小突起,称为舌乳头。舌乳头分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除了丝状乳头外,其他三种乳头均有味蕾,后者是味觉感受器。舌根部黏膜内有淋巴组织聚集成的小结节,称舌扁桃体。


③舌肌:可分为舌内肌和舌外肌。舌外肌主要有颏舌肌。颏舌肌左、右各一,起于下颌骨体内面中线的两侧,肌束向后上呈扇形进入舌内止于舌中线两侧,两侧同时收缩使舌前伸,一侧收缩舌尖伸向对侧。舌肌一侧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瘫痪侧。

3)牙:

①牙的形态和结构:牙镶嵌于上颌骨和下颌骨的牙槽内,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牙冠露于口腔;牙根嵌在牙槽内。

牙的构造分为釉质、牙质和牙骨质。牙质构成牙的主体,釉质覆于牙冠的牙质表面。牙骨质包于牙根和牙颈的牙质表面。牙的中央有一空腔称牙腔或髓腔,腔内容纳牙髓。牙髓是由神经、血管、淋巴管及结缔组织组成。牙髓通过根尖孔与牙槽相通。当牙髓发炎时,炎性渗出物压迫神经产生剧烈疼痛。

②牙的名称和排列:人的一生有两套牙齿,即乳儿期的乳牙和乳牙脱落后萌生的恒牙。乳牙20个,上、下颌的左、右侧各5个。恒牙32个,上、下颌的左、右侧各有8个。乳牙和恒牙的数目、名称和排列,用牙式表示如下:

          

       

临床为了记录方便,通常以罗马数字表示乳牙,阿拉伯数字表示恒牙,并以横线表示上、下牙列,以纵线表示左、右侧的分界。

             

③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牙槽骨即构成牙槽的骨质。牙周膜是牙根和牙槽骨之间的致密组织。牙龈为口腔黏膜的一部分,包被牙颈。牙周组织对牙有保护、支持和固定作用。

插入框: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病症,多见于唇内侧、舌头、舌腹、颊黏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这些部位的黏膜缺乏角质化层或角化较差。舌头溃疡指发生于舌头、舌腹部位的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发作时疼痛剧烈,局部灼痛明显,严重者还会影响饮食、说话,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可并发口臭、慢性咽炎、便秘、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烦躁、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3.MCQs: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常称口腔到咽的一段为上消化道                    B 通常称咽到小肠的一段为上消化道

C 通常称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为上消化道         D 通常称食管到小肠为上消化道

E 通常称口腔到食管为上消化道

2)关于口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口腔包括固有口腔和口腔前庭两部分             B 口腔通过咽峡与咽相通

C 口腔的上壁是腭                                               D 口腔的前壁是牙槽弓

E 口腔的两侧壁是颊

3)咽峡由下列哪些结构围成(  )

A 两侧腭咽弓、腭帆游离缘和舌根                 B 两侧腭舌弓、腭帆游离缘和舌根

C 腭垂、腭舌弓和腭咽弓                                D 腭垂、腭舌弓和舌根

E 腭帆和舌根

4)关于腭描述正确的是(  )

A 分隔鼻腔和口腔                                        B 前1/3为硬腭,后2/3为软腭

C 硬腭的骨性基础是腭骨水平板                  D 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的凹陷称咽隐窝

E 软腭后部向后下方下垂的部分叫会厌

5)palate(  )

A前1/3是硬腭,后2/3是软腭                  B软腭由肌和黏膜构成

C分隔口腔和鼻腔                                   D硬腭的基础是腭骨

E软腭肌均为平滑肌

知识点2:胃

1.学前问题:

这两年,随着直播热潮渐起,捧出了很多大胃王网红,她们竟然光吃不胖!凭什么我们吃多了只能光长肉,人家吃多了不光不长肉,还能“吸金”。都是老老实实进化出来的,凭什么人家能吃那么多!大胃王,真的是胃很大吗?


    

2.正文:

1)胃的位置:

胃的位置随体位、体型和内容物的多少而有所改变,在中等充盈时胃的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约位于第11胸椎体左侧, 幽门约在第1腰椎右侧附近。


2)胃的形态:

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为一肌性囊。由前、后壁,入、出口和上、下缘。胃的入口称贲门,与食管相接;出口为幽门,与十二指肠相续。上缘较短,凹向右上方,称为胃小弯,在胃小弯近幽门的最低处称角切迹。下缘较长凸向左下方,称胃大弯。


3)胃的分部:

胃分为四部分,靠近贲门的部分为贲门部。贲门平面左上方的膨出部称胃底。胃底与角切迹之间的部分为胃体,角切迹和幽门之间的部分为幽门部,幽门部大弯侧有一不明显的浅沟叫中间沟,此沟将幽门部分为左侧的幽门窦和右侧的幽门管。幽门部和胃小弯附近是胃溃疡病的好发部位。


4)胃的毗邻:

胃前壁右侧邻肝左叶,左侧邻膈和左肋弓,中部在剑突下直接与腹前壁相贴,是临床触诊胃的部位。胃后壁与胰、横结肠、左肾上腺和左肾相邻,胃底与膈和脾相邻。

插入框:胃溃疡

分泌胃酸的胃壁细胞受迷走神经支配,故迷走神经切断术,即在食管裂孔处切断迷走神经干以减少胃酸的分泌,常用于治疗某些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的损伤通常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有关)。研究表明:9/10的胃溃疡是由于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所致,可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正常情况下黏膜覆盖在黏膜的表面,在黏膜细胞与胃酸之间形成了一道屏障。如果此种屏障不足,胃酸就会腐蚀黏膜,进而形成溃疡。如果溃疡侵蚀到动脉,则会导致威胁生命的大出血。迷走神经切除术可以随同切除溃疡一起进行(窦切除术)。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时,切断了支配胃的迷走神经的胃前、后支,但支配幽门、胆道、肠管以及腹腔神经丛的迷走神经的分支被保留。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试图更加准确地切断迷走神经分布于壁细胞所在区域的分支(Ssbiston和Lyerly,1994;Skandalakis等,1995),仅影响胃酸分泌细胞,而腹部其他结构仍保留迷走神经支配。

3.MCQs:

1)胃(  )

A 大部分位于腹上区                    B 贲门在第11胸椎右侧

C 胃大弯起始于贲门切迹             D 角切迹将幽门管分为幽门窦和幽门部

E 幽门在第1腰椎体左侧

2)胃可以分为四部分,其中幽门部有被中间沟分为(  )

A左侧为幽门管                      B 右侧为幽门窦            C 左侧为幽门窦

D 胃窦与幽门窦                     E 幽门管与幽门

3)关于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为四部分                       B 贲门为入口            C 幽门为出口    

D 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             E.胃溃疡不能癌变

4)一患者疑似消化性溃疡,对其做胃镜检查时应重点检查何处的胃粘膜?(  )

A  贲门部                           B  胃大弯               C  胃底

D  幽门窦近胃小弯处                 E  幽门管近胃大弯处

5)胃的后壁邻近下列器官(  )

A左肾       B左肾上腺      C胰       D脾        E以上都是

知识点3:阑尾

1.学期问题 :

一位急性阑尾炎患者,其疼痛部位一般在何处?如果需进行阑尾切除术,请问术中如何寻找阑尾?



2.正文:

1)阑尾(vermiform appendix)为一蚓状盲管,长约6 —8cm,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阑尾全部为腹膜包裹,并具有三角形阑尾系膜。阑尾与盲肠相连处是三条结肠带的汇集点,故手术时沿结肠带追踪是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阑尾的位置绝大多数位于右髂窝内和其根部的体表投影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交界处,此点称麦氏点(Mc Burney)点,急性阑尾炎时此处有明显的压痛。

2)阑尾的位置绝大多数位于右髂窝内,少数情况可随盲肠位置的变化而出现异位阑尾。即可在回肠下 (a) 盲肠后 (b) 回肠前 (c) 及回肠后 (d) 位等;阑尾以回肠下位和盲肠后位多见。

3.病例分析:

25岁已婚女性,早上醒来感觉腹部不适,脐周疼痛,没有食欲。由于上个日没来月经,患者认为可能是妊娠的早期反应,因此想在家休息。然而,患者感觉疼痛加剧,转移到右下腹,并出现眩晕。随之被家人送往医院。

体格检查:体温轻度升高,脉率加快。腹肌局部强直,右下腹触痛,McBurney点反跳痛。

(1)化验报告:白细胞计数升高。诊断:急性阑尾炎。临床解剖学问题:何为McBurney点?

(2)阑尾位置与阑尾炎引起疼痛部位的关系是什么?

插入框: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症状为突然发生的腹部的剧烈疼痛,将手指施压于麦氏点可诱发腹肌紧张。发生于年轻人的阑尾炎常是由于阑尾的淋巴滤泡增生为阻塞管腔所致,而老年人其阻塞常是由于粪石也即围绕粪便所形成的结石所引起。当阑尾的分泌物不能排出时,阑尾就会发生肿胀,进而使脏腹膜受到牵张。由于阑尾的痛觉传入纤维进入T10脊髓节段,故阑尾炎的疼痛常以弥散痛的形式起于脐周区,随后由于腹后壁的壁腹膜受到刺激而引起右下腹的剧烈疼痛,并可自髋关节延至大腿。    

阑尾的急性感染会导致阑尾动脉的栓塞(血管阻塞),从而引起局部缺血和坏死(组织死亡)以及感染阑尾的急性穿孔。阑尾破裂可导致腹膜感染(腹膜炎),腹部疼痛加剧、恶心、呕吐及板状(腹部肌肉僵直)。腰大肌为髋关节的大腿屈肌,屈右侧大腿可以使其松弛,故可以缓解疼痛。

     


4.MCQs:

1)关于阑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右下腹               B麦氏点是其根部体表投影

C 可见肠脂垂               D是大肠的一部分

E三条结肠带汇聚其根部

2)阑尾炎手术时寻找阑尾最可靠的方法是(  )

A 沿结肠旁沟寻找           B 打开网膜囊找

C 沿小肠系膜寻找           D 沿结肠带向盲肠端寻找

E 沿回肠动脉寻找

3)阑尾腔在盲肠内的开口通常位于(  )

A回盲瓣上方               B回盲瓣下方          C回盲瓣前方      

D回盲瓣后方               E以上都错